清朝中国参加奥运会了吗-清朝中国参加奥运会
寻一则慈禧笑话
话说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大清帝国受到了参加第一届奥运会的邀请函。此时的慈禧已执掌国政三十余年,可别说是“奥运会”,就连“运动会”也没听说过。这时有一老臣奏曰,所谓“运动会”者,不过是汉代以来我国固有之“散乐百戏”而已。今天下一家,万国共会,盛况空前,没有我大清参加,焉能称“世界盛会”?应该并必须前往。至于派什么人去?区区一个奥运会,皇帝、太后就不必“御驾亲征”了,但规格也不能太低,让人看不起,就找个王爷领队吧。谁去参加比赛呢?找个戏班子,再找些玩杂耍的就行了。于是大政方针就这么定下了。
临近出发时,领队的王爷尚未确定,主要是现有的王爷,有职有权的不屑于去,说白了是认为“油水不大”,还有的以为带着戏班子、玩杂耍的出去,“丢不起人”。好在还有一位酷爱听戏的王爷,一听可带着戏班子出门,主动请缨。慈禧一看,这位从来不愿办事的主儿,这次倒是临危请命,龙颜大悦,当即任命他为“奥运钦差大臣”,遂率队出征。
王爷亲率他的“奥运代表队”,乘船三月,于1896年4月到达希腊的雅典,正好赶上开幕式。奥运会官员拜见王爷,并向他报告赛会日程。首先要升各国国旗奏国歌,请王爷拿出大清国旗和国歌。王爷问:“什么是国旗国歌?”官员回答:“就是代表贵国的旗帜和歌曲。各国人一见到这面旗帜,一听到这歌声,就知道这是你们大清国。”王爷明白了,可哪儿去找国旗呀。王爷到底是王爷,代表大清国的当然是龙了,就用龙旗。龙旗现做也来不及。有仆人说老爷身上的龙袍上不就有龙吗?裁下来镶个边就是龙旗了,五爪龙咱没有,王爷的四爪龙也能将就了。国旗的问题这就算是解决了。但升国旗还要奏国歌,国歌又是什么?“国歌自然就是能代表大清国的歌了,一听此曲就知道是大清国的歌。”这王爷在行,咱不带着戏班子来的吗,就让戏班子上去演奏“贵妃醉酒”,说完,他就坐在了那里听起了戏来。这一演就是两个小时,奥运官员见还没有完的意思,派人来问王爷,何时才能结束“国歌”,回话是还早,不要等他们。于是比赛开始。
第一项是百米赛,戏班子和杂耍班都没有合适的人选。王爷将随身带来的“急递兵”,或说是传令兵唤上来说这个节目就是你上了。于是急递兵和大伙一起来到起跑线边。只听发令枪一响,各国运动员争先恐后跑上征程。急递兵却站在起跑线上一动不动,问他为什么不跑,他说一声枪响有什么可怕的,看他们吓成那个熊样,即使跑也要听王爷的,没有王爷的命令他决不跑。众人没法,只好又向王爷禀报,王爷说:“对了,刚才忘了将令牌发下去了。”掏出令牌,交给来人,说,可以跑了。急递兵一拿到令牌,只听嗖的一声,就冲上跑道,只见垂在脑后的辫子立马打横,与身体形成直角,霎那间就追上了前面的队员。但他很快又回来了,问:“要把哪个抓回来?”众人告诉他,不用抓谁,跑得最快就可以。于是他又重新冲上跑道,并一举跑到终点。这时,其他运动员还没到来,他自然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也获得了第一届奥运会的首金。
田径赛场上,跳高项目开始点名。问大清国有无参赛者,王爷问杂耍的有能跳的吗?杂耍领队说,不知道有跳高,能跳的没来。戏班子的班主说,我们这儿有个武生还行。王爷说武生行就武生上吧。要说这位武生还真不含糊,全武行的行头,扎着靠子就来到赛场。看着各国运动员都是短打扮,咱们的武生和他们就是透着不一样。当时的运动水平普遍不高,男子跳高也就从一米三四十开始,各国运动员一一越过标杆,咱武生一脸不屑的站在一边看着。当接近尾声时,有裁判看到武生,问这位是干嘛的,说是大清国运动员,问干嘛不跳,答曰嫌太矮了,问他打算从多少起跳,说是起码一丈。裁判不知一丈有多高,这边比划一下,吓了裁判一跳,当时的标杆最高也不过二米五。于是,等大家都跳完后,裁判将横杆挑到立杆的顶部,有多少算多少,您就凑合着跳吧。只见咱们的武生将战袍的下摆往腰间一掖,轻轻来到到横杆前,一个旱地拔葱,便跳到了横竿上一动不动,众人直看得眼睛都直了。然而那选手站在了横竿上再也不下来,这成绩却是无法计算的,急得裁判在下面直喊:“快下来,快给我跳下来。”那选手想也不想又跳回来原来的那一面,这下坏了,成绩被判无效。好在这只是第一次试跳,还有两次机会。 这第二次试跳,只见武生双脚跃起,空中一个鹞子翻身,打着富裕就从横杆上方窜过。全场先是一片寂静,接着掌声雷动,欢呼雀跃。裁判这边也忙乎起来,争议这成绩到底是否有效。因为当时的规则没有禁止双脚起跳,故没有理由不算。于是这块奥运金牌算是落入中国队囊中。据说此后因此而定了只许单脚起跳的规则。
接下来是球类项目,足球在欧洲已是较成熟的竞技项目,与中国传统的蹴鞠相差太远,这次大清代表团也没有准备参加。但发现有一称为篮球的项目,尚可一搏。当时的篮球处于“初级阶段”,只有一个篮筐,相当于我们今天打半场练习篮球。双方无论谁拿到球即可投篮,入筐即得分。这次杂耍班不能再推辞了,挑了五位玩叠罗汉的上场,大概交代了几句规矩。这几位悟性都很好,对王爷说:“这算嘛呀,不就是往筐里装球吗,您老就擎等着瞧好吧!”比赛开始,哨声一响,对方运动员首先抢到球,连续向篮筐投掷,很快就得了七八分(当时进一球得一分)。杂耍班场上队长此时也看出端倪,大喝一声“起”,五人须臾之间在篮下迭起罗汉,当对方又投入一球后,下面队员接过球,依次传递到最上面的队员手中,上面队员将球直接灌篮。球从篮筐穿过,又被下面接住,再次传上,循环往复,流水作业,以下就没有对方什么事了,结果自然也就没得说了,大获全胜。据说,从此以后,篮球也改了规矩。
第一届奥运会,中国队以3金取得不俗的战绩。颁奖仪式和闭幕式即将开始。回过头看,大清的王爷仍摇头晃脑的听着“贵妃醉酒”。奥运会官员过来问道:“贵国的国歌还没有奏完呢?”王爷回答:“快了,这就完,还有两出就得了。”
假如中国古人去参加奥运会,你认为哪些人能获得冠军?
有个说法是清朝时中国参加过奥运会,在1900年。但是这个说法一直没有明确的资料来证明,所以只能是坊间流传了,真实情况实在无从得知。
不过,说到古人参加奥运会,我倒是想到了那么几个人选。
一、射箭比赛养由基。
百步穿杨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是具体典故可能并不是特别了解。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的将领,能射中一百步外杨柳树的叶子,后世就用“百步穿杨”形容枪法或箭法非常高明。
就这样的箭法去参加奥运会,我觉得拿个冠军简直就是探囊取物。
二、百米赛跑戴宗。
戴宗其人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我还真说不清楚,不过他“神行太保”的名号可是人尽皆知。
《水浒传》中写到,戴宗原是江州两院押牢节级,能日行八百里。
就戴宗的速度,跑个百米简直跟玩儿似的,估计赢那些非洲的短跑冠军轻轻松松。
三、举重比赛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的力气有多大可是有目共睹的。
有个成语叫拔山扛鼎,指的就是项羽的力气很大。这是有历史记载的,《史记·项羽本纪》有确切记载,项羽曾经举鼎绕场一周才放下。
古代的鼎可是很重的,这些青铜器制成的鼎一般都是几百上千斤,项羽能够举着鼎轻轻松松转一圈再放下,就他这个力气去参加奥运会,估计举重项目相关的金牌都得被他收入囊中。
四、足球比赛高俅。
高俅带球时,球可以在他身上滴溜溜地转,谁也抢不走,就像用胶粘着一样。而他跑起来更是可怕,因为有武功的底子,一路横冲直撞无人可挡。到射门时,他破门的脚法让对方的门将险些崩溃。最令人叫绝的还是他那鸳鸯拐传球法—从人群中高高跃起,用左右两只脚的外脚踝传球,指谁传谁。
高俅这踢球的技术要是放到现在,中国男足早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拿个冠军还不是跟玩儿似的。
中国古人的各种神乎其神的技术应该是在长期民间口口相传当中被夸大了,具体他们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谁也不知道。不过,既然能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人们相传,那么就说明这些人是真的厉害。所以,如果让他们去参加奥运会,估计为我们国家摘得几枚金牌真的不是什么问题。
四、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